文章推荐
谈古论津丨曹家花园(河北区二五四医院),曾经的“天

之前在讲河北区中山公园时,曾经提到到,1937年日本鬼子占领天津后,把中山公园改名为“天津第二公园”,想必各位读那篇文章时,一定会琢磨,当时的“天津第一公园”是哪呢?其实它就是位于河北区新开河畔、二五四医院内的“曹家花园”。本文咱就说它。曹家花园当于新开河畔,西起元纬路,东至宙纬路,南至五马路,北至新开河堤,占地二百余...
阅读全文>>谈古论津丨300米长的路,10万人的出生地——水阁

天津的地名文化中,有个很有特色的读音,就是地名中的“阁”字,不念“隔”,而念“搞”,像什么铃铛阁、阁外大街、水阁大街这些地名,外地人来了准念错。此文就聊聊“水阁大街”。水阁大街位于南开区东马路和张自忠路之间,我们之前讲过,东南西北四条马路,在过去是老城厢的城墙,所以按过去的位置来形容,水阁大街的位置就在老城东门外,一直...
阅读全文>>谈古论津丨宜兴埠

一提宜兴埠,90%以上的天津人都知道,要让各位写出来,也都会写这三个字,可若要念出来就千奇百怪了,有念“余兴府”的、“宜兴府”的、“余庆府”的等等,再加上天津人说话吃字的特点,这一个地界能念出一堆花样儿来。实际“埠”这个字正音念“布”,意思是停船的码头,靠近水的地方,但就和水阁医院一样,没人这么念。此文就聊宜兴埠。宜兴...
阅读全文>>谈古论津丨河北区白庙

前天咱讲过了席厂,今儿讲的地方离席厂不远,就隔着个榆关道,它就是白庙。其实目前天津叫白庙的地方有三处,一处在蓟县上仓镇,一处在宁河,还有一处就是咱要说的位于河北区西北角,北运河畔的白庙。白庙所处的位置,在明代万历年间(明神宗朱翊钧1563-1620年)确实有个庙,但今天白庙地区的形成,还要往前追溯到明代永乐(明成祖朱棣...
阅读全文>>谈古论津丨席厂下坡

在河北区天泰路和南口路之间,有一条名字特别奇怪的路,名为“席厂下坡”,大概在2010年之前,席厂下坡上还有个席厂小学,但先后改名为天泰小学和育婴里二小了。小时候一直不明白这条路为何叫“席厂”,还以为以前这里都是卖凉席的,我还有个二逼同学说“戏”厂小学是唱戏的……最近发现,此地形成的时间比明成祖朱棣1404年在天津建卫的...
阅读全文>>谈古论津丨八里台聂公桥

天津历史上有三个地方,是以同一个人的名字命名或设立的,分别为聂公祠、聂公碑和聂公桥,此文聊聊这三个地方,及其背后所纪念的人——清末名将聂士成。聂士成是安徽人,幼年丧父,但从小比较仗义,好打抱不平,26岁投身军旅。1898年(光绪二十四年)时,聂士成官居直隶提督兼武卫前军总统,驻守芦台,卫戍津门。到了1900年6月,八国...
阅读全文>>“九河下稍天津卫,三道浮桥两道关”,知道嘛意思吗?

天津卫有句老话,“九河下稍天津卫,三道浮桥两道关”。听过的人不少,但能讲清楚的人不多,尤其是前半句,别说老百姓说不清,就连各种文献记录也是五花八门,相互矛盾。简单来讲这句话的前半句,是说海河是由上游的九条河流汇聚而成,然后归入大海,至于这九条河都有哪些,现在没人说得清了,不过乾隆时期的《天津县志》中有一篇康熙皇帝的文章...
阅读全文>>谈古论津丨河北区金钢公园

前几天在讲“九河下稍天津卫,三道浮桥两道关”的文章时,提到到了三道浮桥中的一座,叫“窑洼浮桥”,也就是今天金钢桥的前身。在金钢桥桥头、中山路和海河东路交口处有一座公园,里面有一组金钢桥模型,如果我没记错的话,那个模型是用当年老金钢桥拆下来的材料做成的,这座公园就是清朝末年的直隶总督衙门所在地,也就是今天的金钢公园。在光...
阅读全文>>谈古论津丨西沽公园

天津为退海之地,意思就是海面下降或者陆地上升形成的地理环境,现在塘沽、汉沽还有盐场,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。因此天津地势低洼,沽坑相连,素有七十二沽之说,所以天津的地名带“沽”字的也特别多,像什么直沽、葛沽、丁字沽;大沽、盘沽、咸水沽,就连古文化街街口的牌坊上,都写着“沽上艺苑”,本文要说的这个地方,也带个“沽”字...
阅读全文>>谈古论津丨河北区,三条石大街

三条石大街是红桥区一条街道,紧邻三岔口,挨着老城厢,它从天津之眼开始,穿过河北大街再到南运河畔,地理位置(尤其在古代)比较重要,这篇文章就说它。过去天津有很多烧瓦、烧砖的窑厂,吴家窑、南头窑等等地名为什么都带个“窑”字?就是因为这个原因。三条石一带也不例外,不但有窑厂,而且常年积水,路上坑坑洼洼,据说最大的坑叫“落马湖...
阅读全文>>